翻页   夜间
笔趣阁 > 长夏江村事 > 第821章 人生三苦(五)
 
  早饭除了小笼包,考虑到营养要全面些,冯时夏还准备了好消化的南瓜粥,用的精米,不多,每个人就半碗的样子。

  包子上汽后就快得很了,半刻钟左右钟熄掉炉膛内的明火,再等几分钟揭盖即可。

  每当这时候冯时夏就很愁,这盖得严严实实看不到里头状况的东西也不能根据变化来判断时间,要是后头还有紧着要蒸的,她就得放不得空,得仔细估摸时间。毕竟十几分钟的时间,就算抬头看天也看不出个什么名堂来。

  她是真怀念定时闹钟,若不然有个石英钟也是好的,再不济给个沙漏总成吧?可偏偏这里什么都没有。

  她不禁琢磨着,是不是自己该弄个时钟出来。

  她记得以前学历史中有一件文物叫日晷,是一种根据太阳照射的影子偏移变化来记录时间的仪器,现代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东西,旅游时常能看到。

  这个东西想弄个简易版的模型一点不难,最本质的就是一个指针和表盘而已。

  她琢磨了又琢磨,觉得这个还真的值得一试。

  她头顶的这片天空也是一个太阳一个月亮,这儿的气候、植株和水土跟以前也都差不多,太阳东升西落,她自己没感觉哪天特别长或特别短,还是跟以前差不多,想来这星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4小时左右。

  所以,直接按地日月的运转模型来参考也没什么,反正她的日历也是这么推来的。

  不要求多精确,哪怕她读出的7点在这儿可能是5点,反正到时候只要能读出个相对精确的间隔时间方便她蒸包子、蒸蛋糕就行,免得每次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

  这个模型简单,不费什么东西,她可以慢慢实验慢慢磨,她还是挺有把握能做成功的。

  只是可惜到时做出来了也只能晴天用,阴雨天还是得靠自己。

  唉,要是有玻璃就好了,她就能弄个阴雨天用的沙漏,哪怕是手动添沙版的也没关系啊。

  不知道更大的城市是不是已经有玻璃出现了,砂石经煅烧无意中被发现玻璃的概率应该不那么困难吧?

  只是可能这时候的人们或许正把它当作珠宝似的装饰品,而没有开发它的真正用途。

  无论玻璃的实际情况是哪种,都只是她个人的猜测,真想知道要么得赶紧学好语言,要么亲自去外头看看。

  眼下,还是只能默数计数来蒸包子。要作沙漏也得先把计时的日晷先做出来再说。

  以前的小笼包笼屉直接上桌碗都省了,屋里没有盘子,她思量了一会儿,直接抓起大蒸笼里的屉布把一应包子转移到差不多大小的簸箕中端上了桌。反正就他们三人在,干净卫生方便就好,不讲究那么多。

  身前是色泽金黄的南瓜粥,里头浮着莹白的米粒,南瓜已经被压成泥跟精米熬煮得粘稠,整碗一点杂色都没有,看起来就特别有食欲。而面前一大盘的包子更是让两个小的暗吞口水好久了。

  不过在他俩正式开吃之前,冯时夏还是夸张地表演了一个“心急吃不了灌汤小笼包”的拙劣节目,重点向他们科普了比较安全地吃刚出笼的灌汤小笼包的方法。

  灌汤小笼包里的皮冻上汽蒸化后就都融在皮内了,夹的时候也要小心,不然一不小心就给戳破了,精华的汤汁就喝不到了。

  筷子提到嘴边先咬开一点小口,把里面的汤汁慢慢吸食干净后再品尝面皮和肉馅的美味。

  不过,这功夫对俩几岁的孩子来说着实为难了些,她直接给两人夹到了一贯被她当作汤盅用的白瓷茶杯里,让他们扶着杯子慢慢吃。汤汁溢出来流到杯子里也没事,他们可以再喝。

  许是被她开头夸张的表演有点吓到,两个小的你看看我,我看看泥,都不敢动手,后来是见冯时夏哪怕被烫了还吃得那么香才忍不住了。

  这小笼包委实是香,光肉馅里的高汤和皮冻两样就把那鲜味提到了一个高度,而搅和了不少高汤的一团肉馅凝实且嫩,里头又没有别的调味料碍事,一口咬下去,无比满足。

  她粥都没喝一口就连吃了好几个,后边就着自己调的辣油蘸料,又干掉不少。

  两个小的更是吃得双颊鼓鼓的,顾不上说话,满脸的幸福洋溢着。

  “夏夏做的包子好好吃!”

  “夏夏做的包子最好吃!!”

  “阿越、肚仔做的包子好吃~”

  早饭后,一大二小摸着肚皮十分不要脸地互夸着,都懒洋洋地赖在桌边有些不想动。

  好吧,其实是撑到了。

  就俩小家伙每人都吃了七八个小笼包还外加小半碗南瓜粥,冯时夏更是足足吃了十二个,虽然他们包得比外边卖的还小点,可里头的肉馅是真扎实的。

  所有人光顾着吃小笼包,大包子反而一个都没动。

  冯时夏歇了几分钟,好笑地给第一回撑到了的俩人拧来帕子擦擦嘴巴和手,把剩的包子都端回厨房,慢慢悠悠地把东西收拾一番就抓紧时间卤上第一锅肉,不然等下午她要弄豆腐又来不及。

  趁着磨豆子的时间,正好卤上第一锅猪头、猪心、猪蹄什么的,可能会串味的肚肠什么的她准备最后再弄。

  猪头一整个怕吓着孩子,屋里这个大铁锅也不像以前的卤煮铁桶那般深,所以,她事先就让屠户大叔给劈开了,昨晚泡水、刮毛、焯水都处理好了,今天一并跟着其他下锅就是。

  这回卤的东西也不少,她下的新卤料包,还事先正经炒了糖色。想着肉多,鸡蛋只象征性地放了十来个,到时每人分一个够吃就成了。

  接下来就是她自己的重头戏——磨豆子,这回是要正经做不少豆腐的,俩孩子帮不上大忙,冯时夏也不想让他们跟着一趟趟费劲,干脆把人打发了去后边菜地各处浇水,嘱咐了不用到绳子围的里头去,在小路边拿小碗往里略泼一些就够了。

  自己守着栓在后棚柱子边的俩崽子和依旧不怎么爱走动的大狗悠悠地将一次都还没用过的大石磨冲洗干净后便推了起来。

  她摞了两根条凳放泡豆子的碗,这样就不用一会儿弯腰,一会儿直腰了。

  她以前看过人家磨豆子,要和水一起喂到进料孔里,还得几粒几粒慢慢来,快了不行,否则不够细。

  学起来倒不难,就是她看着旁边小桶里还有不知几碗的泡豆子,没来由得心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